首页 > 帮扶故事

讲述丨刘丹:贫困户的事,就是我们的事

来源: 作者: 2020-07-22 09:38

我叫刘丹,邵阳市大祥区委组织部驻板桥乡云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。

2017年5月开始,我担任工作队长,与队员们一起进驻云安村,抓班子、抓建设、抓产业、抓帮扶,使云安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,实现了全村贫困户48户123人全部脱贫的目标,赢得了村民的认可。

刚到云安村时,我曾感到迷茫,担心自己没有驻村扶贫经验,对做好帮扶工作心里没底。但我想:只要努力,用心做事,就一定能把工作干好。于是我与队员们迅速调整好心态,开始融入云安村这个大家庭中。


要想富,先修路

云安村远离S231主干道,区位条件不太好,而且村道年久失修,破损严重,部分通组公路还是泥巴路。交通成为制约云安村发展的一大瓶颈。

要想富,先修路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工作队通过群众院落会、村民代表大会等等方式,征求村民意见,统一思想认识。并和村干部一道,挨家挨户做沿路群众的思想工作,调处修路用地矛盾。同时,我们积极与住建、交通等部门协调,争取支持。

2018年开始,云安村的道路渐渐变了模样。32组至33组的毛路改造成了水泥路,村主道近100米的破损路段铺上了油砂,村道完成窄改宽,2组组道也被拉通。

路好了,车辆进出便捷了,老百姓出行不再是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。特别是云安村至蔡锷故居700米的连接道路拉通了,彻底改变云安村背靠景区却不能利用旅游资源的尴尬局面。


要拔掉穷根,必须发展产业

驻村帮扶之前,云安村没有像样的产业和村集体收入。要拔掉穷根,必须发展产业!

说干就干,我们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首先把全村的山塘干渠、集体土地、产业能人等底子摸了个遍。在此基础上,大家商议确定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产业路子。

为了筹集资金,工作队拿着项目规划书一趟趟往乡里跑,往区直行业部门跑,争取立项、争取资金。同时,四处招贤纳才,吸引产业能人投资。

2018年,村里30亩蛙鳅养殖基地建成投产,由村里养殖能手承包。此后,村里又陆续整合集体土地30亩建起了蔬菜大棚,流转土地220亩打造优质水稻基地,整合100亩集体山地打造脆枣基地……村里的产业发展开始焕发勃勃生机。

产业起来了,村集体经济有了起色,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。2019年开始,云安村所有贫困户被纳入了产业帮扶,2020年上半年,48户贫困户享受到了998.5元每户的产业分红。

依托蔡锷故居景点,整合特色种养和农业休闲旅游,继续做大云安村的产业……我们工作队正在为之努力。


贫困户的事,就是我们的事

云安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23人。入驻云安村以来,工作队有一本笔记本,上面记着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,大到住房、医疗、子女就学,小到柴米油盐、桌椅板凳。贫困户的每一件事情,都是我们工作队员们要放在心头的大事。

贫困户老李下肢残疾,想通过在家里经营便利店作为收入来源。可是老李行动不便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了解这个情况后,我们工作队员安慰老李:“你的事,就是我们的事。证照和招牌等事情我们帮你去办。”接下来的几天,我和队员到工商所提交申报资料,到广告公司设计制作招牌。很快,营业执照送到了老李手中,店面的最显眼处也挂起了崭新的招牌。队员们还为老李申领了一台轮椅并送货上门。

后来,每次到老李家,我们都要详细询问店里的经营状况,经常提醒他:“老李,你要经常盘点,多进畅销货”“货架要整理一下,让顾客看着舒服”。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让老李把生意做好、收入不断增加。

打赢脱贫攻坚战后,家务我全包了

由于长年驻村,我顾不上自己的家事,家中的大小事情几乎全部由妻子负责。妻子是邵阳市中心医院的一位护士长,平时工作很忙,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做家务活。

为此,我没少挨妻子的“埋怨”,每当这个时候,我认真地对妻子说:“等村里的贫困户全都脱贫了,攻坚战打赢了,带孩子做家务我全包了。”

队员姚颖,是个小姑娘。进驻云安村开展帮扶后,走村入户、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,可她和其他队员一样,毫无怨言,奋战在扶贫路上。

驻村帮扶这些年来,我们用双脚丈量云安村的田地,用笔记录云安村的变化,用心帮扶着云安村的每一位贫困群众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和村“两委”干部一起,继续在扶贫一线守初心、践使命,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,带着大家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加速奔跑!


weixin

扫码关注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扫码关注

官方新浪微博

扫码关注

官方抖音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