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
开学后
校园人群密集
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
有哪些传染病易在春季开学季高发?
应如何预防?
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?
这段时间,以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一直处于高流行态势。流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(体温常常超过38℃)、咽痛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,还可能伴有畏寒、寒战;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除流感外,流感嗜血杆菌、肺炎链球菌,也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。以诺如病毒、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,还有肺结核、流行性结膜炎等其他疾病,在春季也较为高发。
随着开学季的到来,校园内人员流动更加频繁,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。除流感外,诺如病毒也不容忽视,很容易在学校食堂、教室等人群聚集场所通过食物、直接接触等传播。而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高发,幼儿园等低龄段教育场所需要格外警惕。
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。患者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等,将结核菌散播到空气中,他人吸入这些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后,就有可能被感染。肺结核隐匿性较强,初期症状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视。流行性结膜炎俗称‘红眼病’,传播速度快,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,像共用毛巾、学习用品等行为都可能导致感染扩散。
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?
预防呼吸道传染病
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,对于儿童而言,建议在继续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,还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、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核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;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;做好家庭、学校及工作场所等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;在高发季节,尽量减少去通风条件较差、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前往,建议科学佩戴口罩;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,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;增强体质,注意营养均衡,提高身体抵抗力,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预防肠道传染病
在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面,保持个人卫生极为关键。勤洗手是阻断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传播的有效手段,广大师生要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,特别是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,都要认真洗手。注意饮水安全,喝开水或者合格的瓶装水,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。烹饪加工食物时,应做到生熟分开,避免交叉感染,确保食物熟透,餐具严格消毒。如有患者出现呕吐或腹泻时,应及时开窗,保持教室通风,并使用含氯制剂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接触过的环境表面全面消毒。对于低龄段儿童集中的幼儿园,要加强玩具、桌椅等设施的清洁与消毒频次,避免儿童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。
预防肺结核
针对肺结核,建议各学校新生入学体检筛查工作做实做细,全面排查潜在的感染风险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,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,增强体质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预防流行性结膜炎
对于流行性结膜炎,倡导学生不共用毛巾、文具等个人物品,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一旦发现有学生患上“红眼病”,需立即将其隔离,并对教室、宿舍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,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。